愤是指什么生肖(愤字猜一生肖)
晚年周劭。
1986年,我进上海古籍出版社工作。在工余休息的时候,经常见到一个身材健朗、衣着整洁、看上去颇有气度的老人在编辑室门外走道里叼着雪茄与年轻人聊天。我好奇地问同事“这是谁呀?”他们告诉我,他叫周劭,是我社的特约编辑,在以编辑出版文学典籍整理著作为主的第一编辑室工作,当时年已七旬。同事又做神秘状地告诉我,他曾用名周黎庵,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滩上的著名编辑、作家,他的太太穆丽娟是戴望舒的前妻。这果然引起了我的好奇心。我当时在以编辑出版文学研究著作为主的第二编辑室工作。此后,我有空也去听他聊天,也读到了他的一些著作,渐渐地对他的生平事迹有了一些了解。
执业律师在叙述晚年周劭的生活状态前,有必要简述周劭的生平经历和早年事迹。周劭,1916年6月生,浙江镇海人。他的父系家世,周劭成年后几乎没有提及,只言及祖父是乡间绅士,先他出世而亡,他在外婆家长大。外婆家是书香门第,给了他很好的读书环境。周劭十一岁到上海清心中学附小读书,寄居在其舅张鲁庵家,直到1935年6月中学毕业。张鲁庵是参行老板,又是著名篆刻家,与陈巨来为同门。
1935年秋,周劭考入设在上海的东吴大学法学院。东吴大学是美国基督教监理会于1900年创办的,设有文、理、法三个学院,文、理学院设在苏州,原校址现为苏州大学;法学院设在上海虹口昆山路。法学院当时开设预科课程,规定须在苏州东吴大学本部念一年或两年预科方可到上海念完四年或三年的五年制法律系课程教育。周劭自言“我于一九三五年考入东吴大学读法学院的预科,考卷交的是‘白卷’,买房风水网希望不被录取而可偿东渡扶桑念文科的夙愿,但法学院院长吴经熊是我的表伯又是我的忘年交,还想做我的老师,便运用职权,破格录取我这个曵白学生,从此开始两学期的负笈吴门生涯,实际上前后不到八个月。”(《吴门笈影》,《葑溪寻梦》,古吴轩出版社,1999年)
周劭在苏州东吴大学本部读法学院预科,与苏州结缘。他早年出版的《葑门集》(上海葑溪书屋,1940年;辽宁教育出版社1996年以《清明集》为题,与《清明集》合刊),晚年出版的随笔集《葑溪寻梦》,俱以苏州地名命名。在东吴大学,他加入了宁波同乡会,并与担任会长的同年同乡同级同舍的经济系同学蒋纬国交往密切。蒋纬国当时住在距今苏州大学不远的南园,今南园宾馆尚存蒋纬国故居。1940年夏,周劭以法学学士毕业。同年冬,他经过设在重庆的司法部律师甄别委员会甄别,取得律师资格和证书,即入上海外滩附近圆明园路上的秉公律师事务所执行律师业务。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该事务所解散。
崭露头角在这之前的1937年11月12日,日军占领上海华界和苏州河以北的半个上海公共租界。上海法租界和苏州河以南的半个上海公共租界四面都是日军侵占的沦陷区,仅租界内是日军势力未到而为英法等国控制的地方,就像大海当中的孤岛,故称“孤岛”。“孤岛”存在时间就从这天至1941年12月8日日军侵入上海租界为止。周劭从小就喜欢写作,11岁时就给当地报纸投稿并发表文章,读大学时涉足文坛并开始其编辑生涯,“孤岛”时期崭露头角。
1936年秋,他来上海读大学,与宇宙风社编辑陶亢德(1908—1983)等人合办《谈风》半月刊,自任主编。次年抗战爆发,该刊出版不满一年便停刊。陶亢德拉他入宇宙风社担任编辑,因业务结识了老舍、郁达夫、周作人、丰子恺、俞平伯、刘大杰、赵景深、施蛰存等一批著名文人学者。他又署名“吉力”,向创刊于1938年的《文汇报》副刊《世纪风》投稿并由此认识其编者唐弢(1913—1992),遂与唐弢等《鲁迅风》作者合撰杂文集《边鼓集》(上海文汇有限公司,1939)、《横眉集》(上海世界书局,1939),成为一时闻名的“鲁迅风”杂文作家。
《鲁迅风》周刊是王任叔、孔另境、金性尧等人于1939年1月创办的以继承鲁迅杂文风格为宗旨的杂志。《边鼓集》收文载道(金性尧)、周木斋、周黎庵、屈轶、柯灵、风子(唐弢)6人杂文18篇,按人分卷,共6卷。《横眉集》所收作者除《边鼓集》6人外,加入孔另境。《边鼓集》意谓为抗日救亡而打的阵阵激烈的边鼓,从“沉重的心中发出来低微而急迫的声音”。《横眉集》书名“横眉”,取自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之句。孔另境在《横眉集》序中代表作者揭出写作的主旨“不但要暴露和袭击国内各阶层的恶劣倾向”,“而且还得负着剥露和击刺国外侵略者的丑态和毒计的责任”。
主编《宇宙风》周劭当时勤于写作,除了合集外,其个人著作结集的有《清明集》(上海宇宙风社,1938)、《吴钩集》(上海宇宙风社,1938)、《华发集》(上海庸林书屋,1941)等。其《清明集》收六篇文章,叙明清史事,以史为鉴,借古讽今,充满现实意义。如《清初贰臣的生涯》直斥“屈节事仇的人物,我们称他们为‘汉奸’或‘傀儡’,自有史以来,中华民族遭异族蹂躏时,总有这些无耻丑类的出现,真是‘自古已然,于今为烈’的。”他的这些文章均先刊于《宇宙风》杂志。《宇宙风》1935年秋创刊,至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终刊,是当时有影响的刊物,销量曾达45000份,仅次于《生活》和《东方杂志》。由林语堂、陶亢德和周劭编辑。后来林语堂赴美国,陶亢德去香港,就由周劭独编。
1936年至1941年,周劭在上海还先后担任《谈风》半月刊主编、《宇宙风乙刊》编辑、《天下事》半月刊主编;1939年又任上海循环报社副刊《海风》主编;1940年又任西洋文学月刊社《西洋文学》编辑;1940年至1941年,又任上海鲁迅风社《鲁迅风》周刊编辑。从这些履历,可以看到周劭当年在文坛的活跃度。陈青生说“周黎庵和文载道在孤岛时期是名噪一时的《鲁迅风》杂文作家,积极宣传抗战爱国,严厉谴责汉奸行径,公认为‘抗战派’作家。”(《抗战时期的上海文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他不仅在当时与金性尧同声相应,而且在后来对金性尧产生了几乎影响其下半辈子命运的作用(参见下文)。
帮闲文人“孤岛”沦陷后,日寇严酷镇压一切抗日活动,生活在沦陷区的国人命运发生了急剧变化,文人也产生了分化。留在上海的文人,或如许广平、柯灵等坚贞不屈,不与日伪合作;或者闭门写作,有的还可依赖教书为生,如钱锺书完成《谈艺录》和《围城》两部名著,有的只能过着贫寒的生活,如谭正璧等(这可能是多数);或如袁殊、关露等潜入日伪内部,不惜牺牲名节从事神圣的事业;还有如胡兰成、柳雨生等觍颜事敌,主动成为文化汉奸。周劭和文载道等则明知为汪伪做事有辱名节,但还是做了帮闲文人。1942年至1944年,周劭任上海古今出版社《古今》编辑、主编。《古今》是曾任汪伪中央组织部副部长和交通部政务次长朱朴(1902—1970)于1942年3月创办的,先是月刊,到第九期改为半月刊。朱朴与周佛海关系密切,自称“周先生是我最好的朋友”(《朴园短简——致文若第一信》,《朴园日记》,海豚出版社,2012)。他在《〈古今〉两年》一文中说“就中帮助最多而最力者要推周佛海先生,两年以来,他不仅不断地为《古今》撰文,使得《古今》能够获得读者更热烈的欢迎,而且每逢《古今》遇到困难的时候,他总不吝赐以精神及物质的帮助。”
《古今》以发表文史掌故、散文小品文章为主,但作者中不少是汪伪汉奸。《古今》先后发表汪精卫《故人故事》、周佛海《广州之行》《扶桑籍影溯当年》《盛衰阅尽话沧桑》《苦学记》、陈公博《上海的市长》等文章。周黎庵作为主编,在《古今》周年纪念特大号的《编辑后记》中说“尤其难能可贵者,乃国府主席汪先生,于宵旰忧勤,日理万机之余,亦抽暇为纪念号撰文,此不独本刊独特之光荣,亦中国文坛有史以来之盛事”,“本期又一特殊之贡献,乃周佛海先生之《扶桑籍影溯当年》,本刊之得有今日地位,周先生文字号召之力为多,此文与《故人故事》并刊,足称双绝,为本刊生色不少。”在《〈古今〉两年》一文中,周黎庵写道“《古今》二年来的成功,可以说是作者之成功,造成《古今》地位的文章,第一位作者,不用说,是周佛海先生了,凡是有他文字的一期,我们总特地多印一些,但还是一销而空。”这些话与朱朴之语如出一辙。,人们自然就把《古今》看成了周佛海的刊物也即汉奸刊物。
周劭是《古今》的骨干。朱朴《〈古今〉两年》云“当《古今》最初创刊的时候,……事实上的编辑者和撰稿者只有三个人,一是不佞本人,其余两位即陶亢德、周黎庵两君而已。”周劭从《古今》第三期起出任《古今》主编。朱朴说“我与黎庵没有一天不到社中工作,不论风雨寒暑,从未间断。”可以说周劭对《古今》出力最多。为了办好《古今》,他还拉来金性尧帮忙。金性尧成了《古今》的不署名编辑,每天去半天。金性尧生前发表的一篇文章是写于2003年的《悼黎庵》,写到他与周劭因为《世纪风》写杂文而相识。后来,朱朴和周劭合办《古今》,“朱朴是没有金钱和权势的,但因投靠了周佛海,经济上也有了保证,成为周门一个高级清客”。金性尧检讨自己“我也是相差无几,后来是自甘附逆。作为《世纪风》的作者原是很清白的,作了《古今》的不署名编辑,政治上便有泾渭之分。抗战胜利后被人诟骂,也是咎由自取。每个人的行动都应由自己负责,我是自己撞上去的。因为这时候我正在吸鸦片,需要钱用。这真是百悔莫赎的恶果,我一生的许多错误,皆由此而来。”
除了约稿编稿,周劭在《古今》也发表有《记章太炎及其轶事》《忆郁达夫》《清乾隆帝的出生》等文史文章。因为周劭办《古今》的影响,1942年4月,周佛海等认为周劭“前在沪主持刊物颇著文名,现已参加和运工作甚力”而“派以简任待遇专员名义,不支俸以励贤能”,任命他为汪伪中央政治委员会秘书厅简任专员;1944年又任命他为汪伪“中央储备银行调查处专员”,但周劭均未到职。
1944年10月《古今》在出版第五十七期后停刊。终刊时,朱朴“邀周黎庵、文载道便餐,一以《古今》小休,尚有琐屑余事待商;一以二年来甘苦相共,不能不聊表寸衷也”(《朴园日记——重阳雨丝风片录》,《朴园日记》,海豚出版社,2012)。由此可见周劭与朱朴关系之密切。朱朴后来赴香港定居,从事书画鉴藏。《文汇报》记者陆灏,有一天问周劭为什么会参加《古今》的编辑,周劭回答“说到底,就是四个字贪生怕死。”
在办刊物的,1940年至1944年,周劭还在上海兼营律师业务,他的主要生活来源还是依靠律师业务的收入。
抗战胜利后,清算汉奸。与周劭一起担任《古今》编辑并主持古今出版社、开办具有日资背景的太平书局的陶亢德与周作人、龙榆生等被定为“文化汉奸”锒铛入狱,太平书局被定为敌产。虽然在1945年11月上海曙光出版社出版的署名司马文侦的《文化汉奸》一书中,周黎庵与陶亢德、胡兰成、柳雨生等一起被列为“文化汉奸”,但周劭由于脱身早,又没担任过汪伪实职,所以未遭清算。1945年至1949年,周劭在上海加入天衡法律事务所,地址在四川中路,专营律师业务,经办民事、刑事诉讼。他为茅盾先生代理过房屋纠纷官司,并写入了其晚年所著《黄昏小品》。这一时期,他离开文坛,停止写作,也不再参加文艺界活动。
在时代的大风潮里周劭在上海解放前的事迹,多见于他自己写的回忆性文章和相关记载,蔡登山等人所撰文章也有述及。他此后的事迹蔡登山等人所撰文章所述不详,兹根据相关记载梳理如下。
上海解放后不久,律师制度取消,周劭遂在虹口中学教了一学期的历史课后辞职。1950年7月,他进入私营正广和汽水公司任法律顾问,草拟公司章程等,不久任副经理。因对业务不熟悉,学非所用,周劭萌生退意。1956年12月,他参加上海市人才招聘会,被调配到上海文化出版社任编辑。其老友孔另境时任上海文化出版社编辑部副主任。金性尧则在此前由上海文化出版社调到1956年11月新成立的古典文学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的前身)任编辑。1957年6月,周劭由宓逸群、金性尧介绍,加入中国民主促进会。同年,周劭在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了他根据关汉卿原著《望江亭》改编的配图的通俗读物。这年5月,朱朴作为著名书画鉴藏家来上海活动一周,到的当日晚上即与周劭见面,“相见兴奋,一时几乎话都说不出来”。接下来周劭有四天陪他活动,有一日“下午黎庵同性尧来访,性尧较十年前得意多了”(《上海一周》,《朴园日记》,同上)。相比金性尧,周劭舒适的日子很短暂。1958年9月,上海文化出版社鉴于周劭汪伪时期的历史问题,经报上海市有关部门批准,“以汉奸论处,行政开除,送去劳动教养”,被遣送安徽劳动教养。1965年1月,经安徽省公安厅劳改局批准,周劭“解除劳教,留队就业”。1975年12月,周劭经安徽省有关部门核准“予以转业,并享有公民权”。1976年3月,周劭被分配在上海市鞋帽公司所属成都皮革五金合作商店工作。
1977年11月,上海市委决定恢复上海市出版局和各出版社的建制。1978年1月1日,上海文艺出版社恢复原名,因上海文化出版社早已并入上海文艺出版社,故周劭也“归队”进了上海文艺出版社的编制,直到1985年5月退休。周劭向组织提出了关于自己政治历史问题的复查要求。1980年11月,上海文艺出版社复查后认为对周劭汪伪时期的历史问题“可不以汉奸对待,应予纠正”。为此,建议上级有关部门撤销当年对周劭开除公职和送劳教的决定。
进入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1月1日,上海古籍出版社在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等的基础上成立,老社长李俊民积极招纳老编辑。金性尧时在上海古籍出版社任编辑。可能是他的推荐,恢复编辑身份的周劭没有回上海文艺出版社工作,而是从1979年起被上海古籍出版社聘为编辑。周劭到古籍出版社,从事他喜爱的古典文学著作的编辑;,古籍出版社和谐的人际关系和专注学术的氛围,使他有如鱼得水的感受,得以尽展其才学。李俊民是一位忠厚长者,敢于起用有才学之人。当时与周劭年辈相近的编辑还有不少。他认识了刚恢复编辑身份回到古籍出版社工作的王勉(鲲西)。他俩与金性尧同年,生肖都属龙,都对明清史事和文学素有研究。周劭所在的第一编辑室主任李学颖,对编辑工作极其认真负责,也对明清史事和文学有浓厚兴趣,周劭担任责任编辑的许多图书就是由她复审把关的。
继任的编辑室主任赵昌平,是施蛰存先生的首届研究生,他尊称周劭为“师叔”。周劭对家人有点严厉,与年轻编辑交往时则以平辈视之,年轻编辑或尊称他为“周公”或开玩笑地叫他“周老头”。编辑丁如明记得,周劭退休后,有一次由他公子扶着来社里,坐在楼下厅里,要丁如明下去谈谈。他们正谈话间,忽然他公子插了句话,他勃然大怒,斥责道“我们大人说话你插什么嘴,没规矩!”其实他公子与丁如明年龄差不多,相差至多也就三四岁。弄得丁如明倒有点尴尬,很过意不去。周劭在古籍出版社工作的十年间,主要从事古籍整理稿件的审读,他担任责任编辑的图书有四十多种,其中有列入《中国古典文学丛书》的《樊南文集》《雁门集》《揭傒斯全集》《高青丘集》《陈子龙诗集》《牧斋初学集》《牧斋有学集》《牧斋杂著》《吴梅村全集》《顾亭林诗集汇注》《安雅堂全集》《方苞集》《樊榭山房集》《刘大櫆集》《惜抱轩诗文集》《两当轩集》《人境庐诗草笺注》《岭云海日楼诗钞》等,以及《瀛奎律髓汇评》《宋词纪事》《明诗纪事》《词苑丛谈》《洪宪纪事诗三种》《清诗别裁集》等。由于饱读诗书,腹笥深厚,他审稿面很宽,速度也快。1988年12月,由上海古籍出版社推荐报送,经上海市出版专业高级职务评审委员会讨论表决通过其编审任职资格。
重作冯妇周劭在做编辑的,自己也参与一些古籍整理,在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就有他标点的查慎行著《敬业堂诗集》(全三册,1986)、姚燮著《复庄诗问》(全二册,1988)和《史记菁华录》(与王兴康合作,署名周旻佳,1988)等。晚年他又重作冯妇,写了不少漫谈文史掌故和回忆往事的随笔,结集的有《黄昏小品》(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葑溪寻梦》(古吴轩出版社,1999)、《向晚随笔》(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等,内容主要是谈明清史中的人物和轶事、近现代名人趣闻、上海和苏州地区的地方掌故等,往往是谈今说古,中西兼容,娓娓道来,意趣盎然。他专题的著作有《清诗的春夏》和《中国明清的官》等。周劭喜欢清诗,尤其推重清代诗人吴伟业和黄仲则,取斋名为“揖吴拜黄斋”。他曾告诉丁如明,他去劳教时居然还带了两人的集子,两人的诗陪伴他熬过了漫长的岁月。
《清诗的春夏》署名周黎庵。他把清诗分为四季,以随笔的写法叙述清代前中期诗人的故事。这是中华书局(香港)有限公司“诗词坊”中的一种,1990年4月香港版,1991年由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内地版,这套书是金性尧主编的。这套书中还有金性尧著的《闲坐说诗经》等。《中国明清的官》是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出版的《茗边老话》丛书中的一种,收入丛书的还有金性尧的《六宫幽灵》、鲲西的《深宫里的温莎娘们》。周劭下笔极快,掌故信手拈来,他的这些文章大都是工间操休息时间写就的。
1987年12月,上海书店出版社聘请周劭和上海古籍出版社杨友仁、上海辞书出版社王知伊三位退休老编审为《中国近代文学大系》特约编辑。《中国近代文学大系》由周劭的老友范泉负责编辑,范泉是一位富有经验的老出版家,为丛书搭建了一个包括施蛰存等各领域专家的阵容强大的编委会。编辑室还有龚建星、郑晓方两位青年编辑。龚建星后调《新民晚报》任副刊《夜光杯》编辑,以笔名西坡名世。郑晓方为早期共产党人郑超麟(1901—1998)之堂孙女,为照顾郑超麟起居从福建老家调沪,后调中国福利会出版社为编审。当时,在福州路上海书店楼上食堂划出一块地方,放上写字桌和书橱,他们就在那里做编辑。经过这些老少编辑几年的艰苦努力,1991年12集30卷2000万字的《中国近代文学大系》出版。1997年,该书获第三届国家图书奖荣誉奖。
为了开拓选题,周劭向赵昌平建议将《宇宙风·自传之一章》《人间世·名人志》专栏合集为《未能忘却的忆念》一书,由上海古籍出版社于1999年出版。该书裒集了蔡元培、周作人、老舍、郁达夫、徐志摩等文化人的生活片断,不仅有史料价值,而且可读性强。受这本书的影响,我策划了《民国名刊精选》丛书十册,选了《语丝》《新月》《太白》《宇宙风》《论语》《人间世》《现代》《万象》等名刊名篇,其中选了戴望舒的文章,周劭还特地陪着戴望舒的女儿戴咏素来我社领取样书和稿费。
周劭晚年来往的朋友除了同事外,老辈的有施蛰存等,小友有陆灏、龚建星等。周劭年轻时就喜欢打牌,晚年也喜雀战。华东师范大学陈子善教授回忆道,其父陈新民“与周黎庵交往较为密切,因他们一度在上海正广和汽水厂共过事。记忆中1970年代末至1980年代末,周黎庵常来寒舍与家父喝酒聊天,后来家父家母也常去周府与周黎庵、穆丽娟夫妇玩方城之嬉”(陈子善《不日记二集》,山东画报出版社,2015)。
周劭晚年经常去走访施蛰存先生。陈巨来身后的著作《安持人物琐忆》,是他生前将此稿托付给施蛰存,施蛰存交周劭谋求出版。陆灏等为辽宁教育出版社编《万象》杂志,周劭遂交《万象》连载,后单行出版,名躁一时。周劭还为《万象》撰写了《陈巨来与浙派篆刻家》《烟草琐话》《三十年代有过一个“杂志年”》等文。他与施先生有抽雪茄的共同爱好。施先生送了几枝哈瓦那雪茄给周劭,周劭舍不得吸,一直藏着。后期他吸雪茄,大多由丁如明替他到徐家汇一家烟店一箱一箱地买。他要桐乡雪茄烟厂生产的,贵一点的菊花牌三角六分一包十支装的他还舍不得买,买二角七分一包价低的。后来桐乡烟厂关门了,他叹息不止。这是上世纪80年代初的价格了。
周劭退休后,为图清静,向上海文艺出版社借了一间屋独居。房子在嘉善路,我去过,记得是楼中间的亭子间,一厅一卧室。他在斗室中挂了一匾“揖吴拜黄斋”,还在板壁上挂他和太太穆丽娟年轻时的合影照片。他身体不错,冬天坚持洗冷水浴。他喜欢喝酒,晚年患有痛风,穆丽娟不许他喝酒,他还不听,还请年轻编辑一起喝酒。因痛风走路不便,他出门拄着拐杖,牙又掉了几个,有年轻同事与他开玩笑,说他“无齿(耻)之徒,不良于行”,他不以为忤,闻之大笑。小青年越挤兑他,他越高兴。周劭晚上喜欢看电视剧。有一阵“清宫戏”流行,他看完了就写一篇杂感,寄给《新民晚报》的《夜光杯》发表。鲲西《怀周劭》一文记“周君尝自云但有一瓶酒一枝笔,文可顷刻而成。虽然这样,不查文献行文难免有误,所以闻亦有人质疑,周君并不以为意,只是愤愤然就此封笔了。”但周劭去世后不久,《夜光杯》还发表有他的存稿。
晚年穆丽娟。
周劭与穆丽娟写周劭,穆丽娟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关于穆丽娟与戴望舒的故事,坊间已有多种图书文章述及,穆丽娟本人也曾以戴望舒前妻、周劭夫人的身份接受过访谈,2011年6月15日《新民周刊》就有《穆时英之妹穆丽娟与戴望舒离婚,和周黎庵相伴》一文,叙述得比较详细,本文就不再赘述,只叙述穆丽娟与周劭相关的事迹。
穆丽娟,浙江慈溪人,1917年出生于一个实业家家庭。1935年毕业于上海南洋女中。穆丽娟的大哥是穆时英(1912—1940)。穆时英与刘呐鸥、施蛰存同为上世纪三十年代著名的新感觉派小说作家。1935年4月,戴望舒(1905—1950)从法国返回上海,与刘呐鸥、穆时英两家同住在一所公寓里。此时,戴望舒相恋八年的未婚妻施绛年(施蛰存之妹)已经另有所爱,大家都很同情他。于是,穆时英把自己的妹妹穆丽娟介绍给戴望舒。
两人于1936年6月在上海新亚饭店举行了婚礼。19岁的穆丽娟嫁给了比自己大12岁的戴望舒,婚后育有一女戴咏素,小名朵朵。1939年,戴望舒带着妻女来到香港。由于年龄阅历差距和性格差异,两人的感情出现危机。1940年6月,时任汪伪《国民新闻》社社长的穆时英在上海被国民党特工人员暗杀,戴望舒不许穆丽娟回沪奔丧。同年冬,穆丽娟之母在上海病逝。穆丽娟不顾戴望舒的阻拦回沪奔丧。1943年1月,两人离婚。
穆丽娟回到上海后,早已相识的周黎庵作为穆时英的朋友经常来看她,陪她聊天。周黎庵比穆丽娟大一岁,尚是单身,在当时的上海春风得意。他爱上了穆丽娟。1943年3月15日,两人在上海金门饭店举行婚礼。在婚礼中充当司仪的柳雨生在同年四月号的《杂志》上写有《文化人结婚记》记录两人婚礼的情景,蔡登山文章中已有节引,兹不赘述。有年青同事开玩笑地指责周劭不该夺人所爱,他笑着说“这是珠还合浦。我与穆丽娟在乡下住处原只隔一条河,是前后村。”他的老家镇海与慈溪紧邻,可以算是同乡。上世纪九十年代,已定居澳大利亚成为著名学者的柳存仁(柳雨生)每次来沪时总要告知我们,有机会时就让我们安排他与周劭见面叙谈。
穆丽娟与周劭婚后育有三女一子。1949年后,穆丽娟走出家门参加工作,在古典文学出版社做校对。周劭到上海古籍出版社工作后,穆丽娟也不时来社,有时与周劭一起参加中国民主促进会上海古籍出版社支部的旅游考察活动,金性尧曾担任过支部主任委员。
周劭的日子是在老屋度过的。他与穆丽娟的老屋在上海江阴路一个老式的石库门里弄房子,我去过,记得是二楼,窗对着南京西路。周劭去世后,我和同事代表上海古籍出版社去吊唁,穆丽娟告诉我们,周劭得病后,不愿住医院,就躺在家里,让穆丽娟陪着到。
2020年8月,穆丽娟去世,享年103岁。
高克勤
属相婚配表
- 2023年必生儿子的属相 2023年生宝宝
- 12生肖婚配 12生肖婚配最佳属相
- 带属相的日历表 带属相的日历表怎么看
- 12生肖属相表 今年12生肖属相表
- 12生肖每日每月运势查询 十二今天偏财运最旺的属相
- 1992年属猴一生有二婚
- 12生肖婚配表 12生肖婚配表太准了
- 12生肖男女最佳配对表 12生肖男女最佳配对表鸡的最佳配对
- 笑里藏刀是指什么生肖 请问笑里藏刀是什么生肖
- 未来三年运势最好的生肖 未来五年运势最好的生肖是哪几个
- 头脑最聪明的4大生肖女 2024有喜事临门生肖
- 属羊一生最大克星 1986年属羊一生最大克星
- 十二生肖相生相克相害表 十二生肖相生相克相冲相合图
- 生肖与年龄对照表2023 生肖年龄表2024
- 贪得无厌是什么生肖 吃了五味想六味贪得无厌是什么生肖
- 属相婚配十二生肖排序 十二生肖匹配婚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