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北风水位 正北坎位
秦淮以南以北的差别
在秦淮以南以北的差别还是很明显,是从气候上来说,秦岭淮河为界限,以北为北方,以南为南方,种植方面南方以水稻为主,北方以小麦为主,所以饮食方面也有很大的区别。
在北方很多树叶到了秋冬季都是落叶的,而南方很多常年都是绿色。
秦岭—淮河以北的水文特征
秦岭——淮河一线,就是人们常说的南方和北方的地理分界线,此线南北,无论是自然条件、农业生产方式,还是地理风貌以及人民的生活习俗,都有明显的不同。
秦淮以北的大部分地区,河湖冬季结冰,每当冬季来临,北风呼啸,大部分的树会落叶,不落叶的树叶多呈针状,叫做针叶树。由于北方地区年降水量较少,降水多集中在夏季,所以河流的水量不大,水位变化大,只有夏季才形成汛期,时间也比较短,河流的含沙量较大。而在秦淮以南地区则正好相反,冬季不结冰,树木不落叶,一年四季常绿。河流的水量较大,水位变化不大,汛期时间长,河水含沙量较小。
从农业生产及人们生活习俗来看,秦淮南北的差异就更明显。北方耕地为旱地,主要作物为小麦和杂粮,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南方则主要是水田,农作物主要是水稻和甘蔗、茶叶等亚热带经济作物。一年两熟或三熟。人们平常所说的“北麦南稻,南船北马”是这种差异的真实写照。
秦岭——淮河一线经过甘、陕、豫、皖、苏等省,是中国东部地区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其南、北在气候、河流、植被、土壤、农业生产等方面,都有显著差异
武汉长江纪录水位哪年开始
武汉长江水位纪录在清同治四年(1865年),江汉关就设立了水位标尺(标尺为英制),这也是我国记录长江水位之始。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连续两个多月的降雨,导致“江汉大水成灾,武昌等县江堤溃口,鄂城江湖汇而为一,舟行城上”。
对此次水灾,清道光年间流寓汉口的浙江余姚秀才叶调元所写《汉口竹枝词》卷六“灾异”中的一首竹枝词,做了明确的记述“月余大雨似盆倾,檐际长闻瀑布声。
汉水不消江水涨,人家百万水中萍。”
对水灾产生的严重后果,叶调元的另一首竹枝词亦进行了描述“玉带河边百万楹,北风吹水梦魂惊。
可怜人逐波涛去,隐隐犹闻救命声。”道出了旧时武汉人民饱受长江水患之苦、生灵涂炭流离失所的悲惨景象。
北风钓鱼哪个位置最佳
北风天钓鱼在避风的河湾或水库湾比较好,避风的港湾水面没有风浪,水下安静。钓鱼要摸清鱼的习性,跟据水位、天气选择下钩的地点。
伊朗水文水系特征
伊朗位于亚洲西南部,东临巴基斯坦、阿富汗,北临土库曼斯坦、里海和阿塞拜疆,西临土耳其和伊拉克,西南到南面是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和阿曼湾。境内90%是高原和山地。气候属于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大部分地区干燥少雨。沙漠和半沙漠地区占伊朗陆地面积的一半以上。国土大部分位于亚洲四大高原之一的伊朗高原,海拔1000-1500米,所以与东西两侧的热带沙漠气候比温度偏低,达不到热带沙漠的热量标准,所以“降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南部沿海的扎格罗斯山脉挡住了西南风带来的本就不多的水气.。
伊朗降水分布
由于降水稀少,伊朗河流较少,且大部分河流都是季节性内流河,只有在北部里海沿岸及西部扎格罗斯山区降水较多,有几条较长河流存在。相比阿拉伯半岛国家几乎都没有一条常年河流存在已经好太多了。
由于地形所限,降水相对不多,伊朗的几条较长河流大都水量不大,也不是很长,在我国只能算中小河流。尽管河流少,流量小,河道短,但对于缺水的伊朗来说,天然河流弥足珍贵。仅有的河流也养育了伊朗的8000多万的人口中的一大部分,着实不易。
伊朗主要河流
伊朗的大河分布和伊朗的降水分布基本一致,主要分布在降水多的西部和北部。我们来认识下伊朗的境内的三条较长河流吧。
第一长河卡伦河
卡伦河(KarunRiver)是伊朗最长河流,也是唯一可通航的河流,位于伊朗西南部,为阿拉伯河支流,属于西亚两河流域的一部分。该河发源于扎尔德峰北坡,切过扎格罗斯山脉,下游进入胡齐斯坦平原,在霍拉姆沙赫尔附近注入阿拉伯河,全长950公里,平均流量为575立方米/秒。在霍拉姆沙赫尔与阿拉伯河汇合。沿岸最大城市是阿瓦士。但在阿瓦士以下,有时河水很浅,无法通航,尤其是在旱季。在河水的流量方面,有季节性的改变,在10月间,水位最低,而在4月间,由于降雨和融雪,水位最高。
卡伦河造就了伊朗西南边疆富饶的胡齐斯坦,被卡伦河流域滋养的胡齐斯坦是伊朗最重要的农业区。胡齐斯坦平原,拥有开阔的冲积平地,且卡伦河水量充沛、灌溉水源充足,环境舒适,适于种植业的发展。当地农民以种植谷物、蔬菜与果木为主,有些向阳且有遮挡北风的谷地,夏季温暖得足以种植水稻,并大量出产谷物、甘蔗、水稻、椰枣。
在古代,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卡伦河都是分别流入波斯湾,随着泥沙淤积和陆地的扩张,现在这三条河流最终合并为阿拉伯河流入波斯湾。
第二长河萨菲德河
萨非德河(Sefid-Rud)主要流经伊朗西北部,总长约670公里。主源克孜勒乌赞河发源于伊朗西北部山区,向东北切穿厄尔布尔士山,汇合厄尔布尔士山区河流沙赫河,自南向北流出厄尔布尔士山。从克孜勒乌赞河源头算起,总长785公里。是伊朗境内的第二长河。
河流在穿过厄尔布尔士山脉时,形成长37公里的峡谷,为德黑兰到吉兰平原的主要通道。自峡谷流出后流经吉兰平原,注入在里海,在河口处形成三角洲。富灌溉、水利之利。
萨菲德河下游
下游的吉兰省,是伊朗降水量最多的地方,因而萨菲德河两岸是干旱国家伊朗的鱼米之乡,农田阡陌,一派田园风光。也是伊朗的旅游胜地。
第三长河阿特拉克河
阿特拉克和(AtrekRiver),发源于伊朗东北部山区,全长563km,上、中游在伊朗境内,上游流经谷地,其支流用于灌溉。希尔万以西为中游,流经峡谷。接纳来自土库曼斯坦的支流松巴尔河以后为下游。从汇流处到土库曼斯坦克孜勒-阿特列克的一段为伊、土界河,以下进入土库曼斯坦,河床深切入地,又因河水被用于灌溉而成为干河,仅在洪水期才有河水流入里海。
西北界河阿拉斯河
阿拉斯河(AlasRiver)源出土耳其东北部的宾格尔山,曲折东北流,构成土耳其-亚美尼亚、伊朗-阿塞拜疆界河,在阿塞拜疆境内汇合库拉河后,注入里海。全长长1,072公里,年平均流量285立方米/秒,大部河段在山区,不能通航。下游阿塞拜疆境内建有水利工程,兼有发电(装机容量21万千瓦)、灌溉之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