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佛教是骗人的吗

户型风水 2025-03-25 22:16楼层风水www.mhkrcw.com

对于现在有人否定大乘佛法,推崇小乘修行的问题,我感到困惑。不论是大乘还是小乘,都是佛陀亲口传授的佛法,没有孰真孰假的区别。大乘和小乘的区别在于发心的不同,发心自我修行是小乘,而发心帮助众生修行则是大乘。如果有人声称只有小乘才是佛亲自传的法,大乘是假法,这其实是一种误解。真正重要的是我们选择修行的法门,无论是大乘还是小乘,只要深入一门,都能获得殊胜的成就。

关于佛教所说是否真实的问题,我认为不能简单地说所有佛教的事物都是真实的或者骗人的。佛教存在上千年,有其存在的价值。我们可以吸取佛教中有益于身心的东西。精神的寄托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并不能因此否定其存在。即便身为世俗之人,除了物质层面,我们也应该有精神的寄托。虽然我不信仰佛教,但不得不承认,佛教中的确有些东西值得我们领悟,以提高修养和修为。

至于大乘佛法是否佛所说的问题,从阿含经中可以找到许多关于大乘佛法的蛛丝马迹。虽然二乘人结集的四阿含没有详细宣说大乘法,但这并不代表大乘佛法不是佛所说的。实际上,阿难与文殊等大菩萨重新结集的经典中,详细呈现了大乘法义。在阿含经中,已经隐晦地提到了大乘法,而不是大小乘法有所矛盾。可以肯定地说,大乘佛法确实是佛所说的。

阿难,关于名色的起源与归宿,你问我答。名色,即五阴中的色阴,有时也指受精卵。佛在此经中已经明确开演,生命的五阴身需要有个入胎识入住母胎才能长养。这五阴中已经有了六识,这个入胎识究竟是什么呢?

南传佛法所开示的心识通常只提到六识心,但在阿含经中却已经提到了六识乃至五阴身的源头。这是一个深奥而重要的识,它超越了六识的范围。这个识既然能孕育出六识,当然不能归属于六识之中。那么,这个神秘的识究竟是什么呢?

在后段的经文里,提到了十因缘法。从生老病死到名色,每一个阶段都与一个特定的识相连。有智慧的学人不会把这个识当作普通的意识,因为六识或意识都包含在名中,怎么可能会有意识(以及其他五识)孕育自己的道理呢?

接着经文继续展开:“生有故老死有,生缘故老死有……识有故名色有,识缘故有名色有。”这里已经明确提到了那个孕育出名色的识,它是一切法的根源。在过去就没有法可说了,也就是说,这个入胎识已经是万法本源。

将阿含经中的这些教义串联起来,我们可以得出大乘法的宗旨:万法唯识。这个识又被称为入胎识、如来藏、真如佛心,是一切法、万法之本源。一切法(五阴名色乃至世间一切法)皆由此心出。

对于楼主以及诸位学人而言,如果能细心阅读,必然能领悟四阿含中确实已经隐说万法本源。而且,这里的教义也与常乐我净毫无矛盾。常者,指的是入胎识真如佛心的常住不坏;乐者,指的是入胎识真如佛心本不与烦恼相应、止息一切苦恼;我者,指的是我乃自在、自主之意,入胎识真如佛心乃万法本源;净者,指的是入胎识真如佛心本自清净。

说得更明白一些,当年六祖开悟的时候,所悟的心就是入胎识。他也曾感慨:“何期自性、本来清净;何期自性、本来具足;何期自性、能生万法。”这与阿含经所说的入胎识体性完全契合,也与大乘法所说的真如佛心无二无别。

我想劝勉大家,应当依法不依人,依了义不依不了义。大小乘佛法本无矛盾,只是实证的深浅不同而已。关于大乘是否非佛说的问题,圣弥勒菩萨在《成唯识论》中已作了明确的解答。我们应当对佛法有信心,不要被外界的质疑和疑虑所影响,坚持自己的信仰和修行。如果您现在感到痛苦和困惑,我希望您能够坚定信念,继续探索和实践佛法,寻找内心的安宁和快乐。佛教的真伪与可信度

一、引言

在探讨佛教是否可信的问题时,首先要明确的是,佛教作为一种广泛流传的宗教,其存在和影响力是经过历史检验的。佛教自创立以来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其在世界各地的传播和信众的广泛存在,都是其真实性和可信度的有力证明。

二、佛教教义与经典

佛教的教义丰富而深刻,其经典如《般若经》、《阿含经》等,都是佛教信仰的核心。这些经典中包含了佛教的核心思想和教义,是佛教信仰的基础。佛教的修行方法和禅修技巧也被广大信众所接受和实践。

三、佛教与历史的融合

佛教在传播过程中,与各地的文化和传统相结合,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佛教流派。这一融合过程证明了佛教的适应性和生命力。历史上的帝王将相、科学家、哲学家等名人的信仰,也证明了佛教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四、大乘经的共许成立

关于大乘经的共许成立问题,历史上的佛教领袖和学者都有深入的探讨和研究。他们认为,大乘经是佛所说,是信仰的基础。大乘经中的修行方法和智慧,对于信徒的修行和悟道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五、佛教与现代社会的融合

在现代社会,佛教依然具有广泛的影响力。许多科学家、哲学家和思想家都在研究和探索佛教的哲学和思想。佛教的慈悲和平等思想,也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这种融合和共生,证明了佛教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佛教作为一种广泛流传的宗教,其真实性和可信度是经过历史检验的。佛教的教义、经典、历史传播以及与各地文化的融合,都证明了其真实性和可信度。任何宗教都有其独特的信仰和教义,对于是否信仰佛教,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和判断。但无论如何,我们应该尊重每个人的信仰和选择。

上一篇:手机号码磁场测试吉凶查询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2015-2025 www.mhkrcw.com 买房风水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