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卦来知德周易集注全易经内涵
《四库全书珍藏》中,藏着周易集注卷七的瑰宝,这部古籍是明代来知德的精心之作,引领我们走进周易下经的奥秘世界。
在探寻咸卦与艮卦、兑卦的交融中,我们感受到一种别样的韵味。咸,不仅是情感的流露,更是一种普遍的交流。艮代表少男,兑象征少女,二者之间的情感交流深沉而富有哲理。当艮卦止息,感应专注;兑卦愉悦,响应至诚,这便是咸的真谛。
《序卦》所述,天地万物的本源、男女人伦的初始,都在上经首乾坤的乾坤定位中得以体现。下经首咸恒,则展现了山泽通气的意象。天地定位,追求对待而分;山泽通气,追求流行而合,周易的哲学揭示出宇宙万物的运行规律。
咸卦亨通,利于正道,娶女吉祥。《彖》辞中言,咸即为感,柔上刚下,二气感应相互交融。停止而喜悦,因此亨利贞,娶女吉祥。观察其感应,可见天地万物之情。
释卦时,我们以卦德卦象来解释卦辞。感而应有应,无应则不为感。本卦二体初阴四阳,二阴五阳,三阳六阴,阳感阴应,阴感阳应。只有心虽感之而感之至公,才能无所不感。
《易经》中的恒卦揭示了一种宇宙间的和谐共生状态。山与泽相互呼应,气息相通,这就是恒卦所描述的景象。在婚姻之道中,男女之间的相处也应如此。男方如山稳重,女方如泽柔和,则婚姻和谐共生。
《象》中的“山上有泽,咸”,如同君子虚怀若谷,接纳他人建议。初六的“咸其拇”,象征着感情交流的深浅。六二之时,情感逐渐加深,有如咸其腓。情感增进伴随着凶兆,只有处于平稳的状态才能带来吉祥。《象》中教导人们在柔顺的品德中保持静谧不动,则不会因私欲而产生伤害。
深感羞愧之情在《象传》中亦有提及。感受到的情感如同咸味渗透至大腿之间,象征着内心的不安与自卑。阴柔随人,是再正常不过的情感表现。来知德的这部古籍为我们揭示了周易的深奥哲理,让我们在探寻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感受到生活的和谐与美好。九三爻的刚明特质,彰显出卓然独立的个性,它所坚守的主见,是明智而高贵的。如果它随波逐流,执着于卑下的行为,难道不会感到羞愧吗?
将“羞”字改为“羡”,并不准确。我们应当回归原文的语境,使用“羞”字以表达真正的情感。
九四爻,秉持正道则显现吉祥,悔恨会消散。内心真诚坚定,胸怀宽广,接纳万物,自然能保持正直与坚定。吉祥意味着内心的毫无动摇;悔恨的消失,是因为内心的自省毫无愧疚。心中纷扰,宛如众多朋友跟随你的思维。
所谓“贞”,是心思正直而坚定。这份坚持若不以阴柔来抵消,便会心胸开阔,接纳万物,自然保持正直与坚定。吉祥,源于心意的真诚。因为内省没有愧疚,所以悔意消散。心中纷扰,是感应初、二、三爻的往来之象。四爻的变化上下形成坎卦,中爻形成离卦。坎卦代表流动之象,象征来来往往的形象。朋友们之所以相随,是因为中爻三阳相互呼应,称之为朋。思绪中,每一个爻位都回应着另一个爻位,形成了一种思维的互动。九四爻位于股之上、之下,象征心灵之官的思考形象。心为全身之首,统领全身,因此三五爻都属于九四爻的范畴。当心中思维纷扰时,意味着九四爻与三五爻共同随着内心的思考而波动。
九四之心犹如太阳居于阴位,虽有光辉却偏离正道,响应初之阴柔,难免令人产生悔意。提醒占问者,若此心能端正稳固,则可趋向吉祥,消除悔意。若此心犹豫不决,追随心之所思,便会陷入阴柔之中,难以光明正大,感应之机亦会受阻。《象》中告诫:“贞正则吉,悔意消亡,因不受感应之害;内心纷扰不安,因未能光明正大。”
九五之爻如咸其,无悔。即背脊肉,虽在背而处于口之下、心之上。从拇至心至至口,六爻逐渐上升。九五之爻静而不动,既不能感物,便如之不动。悔源于动,既不能动而感则亦无悔。占者当明了动与静、感与应的微妙关系以明智决策。《象》中提到:“咸其志末也。”九五之爻的心志在末梢而非中心故称之为志末象征人心末梢的影响力虽弱却可达无悔之境。这启示人们真正的力量不在于言辞的华丽而在于实际行动和真实的情感。上六爻象“咸其辅颊舌”代表以言语感人但缺乏实际行动力的小人女子之态虽口若悬河却无真正实力支撑其言辞。《象》进一步解释:“滕口说也。”揭示空泛言辞的无力与夸夸其谈的虚伪。
总的来说这段文本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深入的解析揭示了言语与行动之间的关系以及力量所在它告诫人们要关注实际行动和真实情感而不是空泛的言辞和夸夸其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