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禁止人肉搜索 全力保护公民隐私
徐州立法禁止人肉搜索,这一重要举措将从2009年6月1日起生效。昨日,江苏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徐州市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条例中详细规定了计算机安全等级管理、保护措施以及禁止性行为,并对法律责任做出了明确规定。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该条例明确禁止了近期社会广泛关注的“人肉搜索”行为。
“人肉搜索”是一种利用现代信息科技,将传统的网络信息搜索转变为社区互动活动的搜索方式。它通过人找人、人问人、人碰人、人挤人的方式,将枯燥乏味的查询过程转变为充满人情味儿的搜索体验。这种搜索方式不仅能在最短时间内揭露事件背后的真相,为当事人找到大众认可的道德定位,还能在网络无法触及的地方,发现最美丽的风景,最感人的故事。
“人肉搜索”的特点在于,当有足够的参与者(赏金猎人)时,他们之间的竞争会促使寻找资料的速度和准确性不断提高。随着越来越多的赏金猎人投入参与,他们中会形成职业道德和行为准则,这不仅给他们带来了更大的自我实现,也提高了用户的满意度。这就形成了一个正反馈,一个良性循环,前提是要有足够的激励和竞争。
与此关于“人肉搜索”的一些相关新闻也引起了广泛关注。例如,“铜须门”事件和“菊花门”事件,这些网络事件都引发了网友的激烈讨论和人肉搜索的热潮。其中,“铜须门”事件更是引发了网友对道德义愤的广泛讨论。
网络“人肉搜索”第一案背后的家庭悲剧也引发了人们的深思。这起被称为网络"人肉搜索"第一案的民事诉讼,吸引了众多网友和媒体的关注。此案不仅揭示了一个家庭的悲剧,还引发了一场关于网络道德审判的广泛讨论。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网民近期自发制订了“人肉搜索公约”,旨在规范网络道德意识,正确引导人肉搜索的发展。这一公约得到了不少网民的支持,显示出网民们对于网络道德建设的关注和努力。
徐州立法禁止人肉搜索是对网络社区秩序的有力维护,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网络道德、隐私保护等问题的深入思考。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个网民都应该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共同维护一个健康、有序的网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