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中的既济卦阐释关键奥秘与的周易集注
既济卦象征着水火相交,各自发挥所长,六爻之位也各得其所。卦象显示下离上坎,既亨通又富有生机。
虽然既济卦亨通,但并非盛大之事,如同太阳西斜,光芒不如正午时分。即便如此,亨通之中仍有其利。利贞指的是在泰卦中的艰难与坚守。万物有起有伏,有往便有复,这是自然之理。刚开始济渡时,人心警惕,自然顺利;但到了既济之后,人心松懈,便可能陷入混乱。
《彖》中说,既济亨小,意味着在亨通之时并非盛大。利贞是因为刚柔得位且正当其时。起初吉祥是因为柔和得中,最终陷入混乱是因为道路走到了尽头。解释卦名亨小的含义,以及通过卦体来解释卦辞。既济亨小并非不亨通,而是亨通之时相对较小。
《象》中描述,水火交融的象征既济之境,君子在这种情境下需深思熟虑,预见并防范潜在的危险。面对生活的波折与困境,人们应谨慎如面对坎险,同时洞察如寻找光明。真正的智者会考虑他人的困境,并为可能发生的事情预先做好准备。
初九之时,如同车轮被牵引,尾巴被沾湿,一切都小心翼翼。初九之象反映出慎重行事的态度。在既济的初期,人们需保持警惕并守住已有的成就。初九刚得正道,不会轻易行动,因此有曳轮濡尾之象。以谨慎和预见性来守住成就,自然是理当无咎。
二爻象征着阴柔之爻和离卦所代表的女子形象。它呼应着应爻中的男子,也代表着妇人所依赖的对象。二爻描绘了妇人失去遮蔽、无法前行的情况,告诫占卜者不可追逐已得之物,而应顺应自然、任其发展。
从理数的角度看,阴阳在六这个节点达到极致,七则是变化的开始。二爻以中正之德,上应中正之君,原本象征和谐。但由于乘承皆刚,与五之君难以相合,便有了妇人丧失庇护的意象。然而上下中正怎会无法相合?只是时机未到。《象》中提到:“七日得”,是因为遵循了中道。九三爻描绘高宗讨伐鬼方的情景,经过三年努力最终胜利,小人不可任用。离卦象征戈兵,变爻为震,呈现讨伐国家的形象。周公的爻象展现出了圣人的智慧。在既济的盛世,天下安然无恙。当刚强者展现出刚强的姿态时,这三次的重复预示了国家征伐的意图。尽管前路艰难,无法迅速取得胜利,可能需要长达三年的时间去争取。即使是贤明的高宗,用兵之时也会面临这样的困境,更不用说在太平盛世了。若任用小人,只追求边境的战功而忽视内政,便会劳民伤财,导致百姓生活困顿。我们必须谨慎用兵,不可轻举妄动;谨慎用人,不能掉以轻心。对于生活在当下的人们来说,更应保持这样的警惕。
在慈恩本的记载中,某些古字被正确记录,如将“昆吾”更正为“獯鬻”,“鲜卑”更正为“突厥”,并且纠正了“北”字的误写。
《象》中描述了一个疲惫的情境:经过长时间的战斗,无论是士兵还是国家都疲惫不堪。这更加强调了兵不可轻动的重要性。长时间的战争使得“”的感觉深入人心。
在六四的爻辞中,提到了“有衣,终日戒”。尽管时代繁华,服饰华丽,但仍需保持警惕和谨慎。因为济道即将变革,人们不能依赖华丽的服饰来寻求安全感。即使身着华丽的衣裳,人们也会选择穿上破旧的衣服以表警惕。一整天都保持戒备的状态,这正是六四阶段的人们应有的警觉。
此刻正值离入坎的时刻,阴柔得正。人们知道济道即将变革,面临困境时会心生疑惧。在这种状态下,人们对未知的危险保持警惕,如同守夜般警觉。疑虑是祸患即将到来的预感,让人们如同在风雨交加的夜晚守夜,时刻警惕。
九五之卦象描述了一个情景:东邻杀牛祭祀不如西邻微薄之礼祭祀来得实在。这告诉我们,真正的福祉并非来源于盛大的仪式,而是源于内心的诚意和谦逊的态度。在文王八卦中,震代表东方,而兑代表西方,形成了水火相邻的象征。我们应该避免过于奢华浪费,而应选择节俭朴素,体现阳实阴虚、阳大阴小的道理。
圣人对于九五的告诫,源于其尊贵之位和乱世之末的情境。济道将终,与其奢华浪费,不如以微薄之礼艰难度日。面对艰难的时刻,那些坚韧不拔的人如同稳健前行的船只,凭借毅力与智慧应对困境,最终享受由此带来的幸福与满足。
当事情达到既济的极点时,也是混乱开始的时候。这个时候需要格外小心,因为困境可能已经迫在眉睫。《易经》中的《象》告诉我们:“濡其首厉,何可久也。”这意味着面临的困境是暂时的。在这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世界里,我们需要勇敢面对困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风雨过后享受到独特的幸福与满足。如同慈恩本中的记录,古老的易经智慧告诉我们如何面对人生的起伏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