蓍草占卜吉凶
太极生阴阳,此为古老哲理之寓意。想象一下从四十九中随意分出左右手之数,通过精心处理与演绎,生成天地人之象。取一置于尾指与无名指之间,开始一场神秘的数字之旅。每一次“以四为一揲”的演变,余数汇聚,犹如四时之更替。这些数字在手指间跳跃,每一次汇集都是一次奇妙的转变:第一次是5和9,第二次、第三次则是4和8。三次变化,汇集为一爻,共十八变,最终构成六爻,即一卦之形成。
六爻之中,每一爻都有着丰富的含义与解读。本卦与变卦,如同古老的密码,蕴藏着天地万物的奥秘。每一次变化,都是阴阳五行理论的生动体现,是干支、八卦、六十四卦等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古老的占卜方法,如龟卜、蓍草等,都是这一理论的具体实践。
《周易》的《系辞传》详细记载了如何起卦的具体方法,尊重原文是研究古文献的重要原则。文中的天数、地数、大衍之数等,都是占筮的重要基础。乾之策、坤之策等,更是揭示了天地万物的运行规律。
占筮并非随意而为。它有着严格的前提条件:不动不占,无事不占,心不诚不占。在满足这些条件的前提下,还需要遵循《筮仪》的规定,选择洁净的地方作为占筮之所,准备好蓍草、笔墨纸砚等器具。这一切都是为了表达对神灵的尊重和对占筮之事的庄重态度。
蓍草是草本植物中寿命最长的,据说能数往知来,因此被用作占卜。在占筮过程中,蓍草所呈现的数字、卦象等,都是神灵给予的启示,能够帮助人们解答疑惑、预知未来。整个占筮过程,如同一次神秘的仪式,将人与神紧密联系在一起,共同探寻天地万物的奥秘。
易学体系中的预测方法虽然多种多样,但无论怎么变都运用的是同一原理阴阳五行理论。古老的占卜方法,如龟卜、蓍草等,都是这一理论的具体实践。在尊重传统、遵循仪轨的前提下,或许我们能更深入地理解这些古老智慧的内涵与魅力。《博物志》曾言:“蓍草千岁而三百茎,可卜吉凶。”据传,伏羲氏善用蓍草绘卦占卜,而在我国古代,人们常用四十九株蓍草进行卜筮。古人对蓍草尊崇有加,称之为神草。
蓍草乃一独特植物,具有“缩酒之功”。在祭祀先祖的仪式中,只要将酒倒在蓍草上,瞬间即被吸干。因其草本身含水量少且长满绒毛,能迅速吸水,百姓便以为其能吸引先祖在天之灵的享用。于是,蓍草被视作灵物。它的应用始于周文王时代,被用于占卜。
蓍草是菊科草本植物中的一种,株高约三米,拥有羽状叶脉,夏季秋季开白花。其深秋枯槁,逢春又复苏,据说可生长千年而茎数不变。因其杆挺直,用蓍草占卜就如同向有声望的老年人寻求建议。蓍草的茎杆上自然出现八条白线、八个棱面,切开后可见八个角,故又称“八卦草”。在西方文化中,蓍草的花语是“安慰”,与占卜寻求心理安慰的目的相契合。
值得注意的是,蓍草只在里城生长,移栽难以成活。周文王在发明八卦时曾被困于里城,因此利用当地的蓍草进行占卜。
历史记载,《左传》中提及春秋时期人们占筮时,会依据《周易》的卦爻辞来推测吉凶。《周易》自战国以来的《易传》主要是论述其哲理思想,同时对卦爻辞进行发挥,阐释筮法体例。其中,《系辞上》详细记载了大衍之数揲蓍法。汉代以后,诸多易家利用《周易》讲解阴阳变异,逐渐形成一套复杂的术语体系,使得占筮之法趋向繁琐和多样化。虽然历史上出现了许多占卜大家,但孔子、荀子等都曾对占筮之法表示质疑或否定。如今,人们一般将占筮看作封建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