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鱼阐释太极两仪之奥秘
太极图中的阴阳鱼如同画卷中的灵动生命,首尾相接,巧妙合一。以圆圈象征天象和宇宙,其中的黑白双鱼,代表着阴与阳的交融共生,展现出一幅和谐又充满生机的画面。
深入解析这两条鱼的姿态,仿佛可以听到老子口中的“万物负阴而抱阳”。明代医学家张介滨认为,这个图案其实描绘的是天象,揭示了大自然的生成和演化规律。
太极这一概念,描述的是宇宙在阴阳未分、混沌初开的状态。因为其核心至极,所以称之为太极。在这种极状态下,阴阳开始分化、演变。
那么,何为阴阳?阴最初指的是山的北坡、河的南岸,而阳则指的是山的南坡、河的北岸。随着人们认识的深入,阴阳的涵义逐渐扩大并抽象化。一切对立的事物和性质,如男女、日月、阴晴等都可以用阴阳来概括。阳代表着积极、光明、刚健,而阴则代表着消极、幽暗、柔弱。
阴阳学说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西周末年。伯阳父首次提出阴阳是两种对立的气,并用它来解释某些自然现象。但当时,阴阳的对立仅用于说明个别的自然现象,并未被视为一切现象的原因。老子在阴阳学说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他提出的“万物负阴而抱阳”将阴阳视为一切事物的基本构成。
战国时期,阴阳学说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出现了专言阴阳的阴阳家,司马谈将其列为六家之首。战国时期对阴阳的阐述最为详细,《说卦》认为阴阳的对立是天道的根本,一切变化都由阴阳引起。而到了两汉时期,阴阳学说得到了充分的发展,阴阳被广泛用于解释天地万物的生成。
北宋时期,哲学家提出了较完整的宇宙生成理论,把宇宙的生成发展视为气的演化系列,而阴阳则是其中的一个环节。周敦颐在《太极图说》中详细阐述了这一理论。
随着气本论的确立,阴阳不再被视为由“太极”或“元气”分化出来的两种气,而是气的两种状态。张载说:“一物两体,气也。”这是对阴阳学说的重要理解。这一理论让阴阳双鱼在太极图中的象征意义更为深远它们不仅是阴和阳的交融,更是哲学思想中天地万物生成演化的生动展现。这一图案不仅富有美感,还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