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风水的两大要诀
一、观察地势
在华夏大地的地理脉络中,每隔8度便有一条重要的纬向构造,如天山至阴山的纬向构造,昆仑山至秦岭的纬向构造以及南岭的纬向构造。风水学把这些连绵的山脉称为“龙脉”。这些龙脉源自西北的昆仑山,向东南延伸,形成三条主要的龙脉。其中北龙从阴山、贺兰山出发,穿越山西、太行山,最终渡海而止。中龙则起源于秦岭,延伸至关中,最终没入海中。南龙则从云贵、湖南延伸到福建、浙江,最终入海。
风水观察的首要任务就是辨识这些龙脉的来龙去脉,顺应其走向。龙脉的形势包括势与形两个方面。势是远景,形是近观。势如同城市的城墙,形则如同内部的楼阁。每条大龙脉都有众多的小龙脉,如干龙、支龙、真龙、假龙等。在龙脉集结的地方,朝案之山尤为重要。朝山和案山是围绕主山的山峰,犹如臣子围绕君王。这些山峰不仅增添了地形的美感,还能挡风。
从大的地理环境可以观察到小的环境受到的影响。任何一块宅地的吉凶都由大环境决定,如同中医切脉,必须从脉象中判断身体的状况。在选择宅地或建设城市、工厂时,必须首先考察山川大环境,从整体到细节,以确保无忧,实现大福。
二、因地制宜
自古以来,中国都主张因地制宜,即根据环境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合自然的生活方式。《周易大壮卦》提倡适形而止。中国的地域辽阔,气候和地质差异显著,因此建筑形式也各不相同。例如,在西北干旱少雨的地区,人们采用穴居式窑洞;在潮湿多雨的西南,人们则采取干围式竹楼。这些都是根据当地的具体条件而创立的建筑形式,如果改变环境,人民可能无法接受。
许多现存的中国建筑都是因地制宜的典范。比如湖北的武当山,在修建庙宇时,明成祖朱校命令只许随地势高低砌造墙垣和金殿,不准劈山改建。再比如清代的避暑山庄,位于河北省承德市附近,是清代皇帝根据地势、气候等自然条件修建的一处自然植物园。山庄内湖泊、山峦、原野等自然景观和谐统一。中国的因地制宜思想体现了务实精神,使人与建筑适应自然,回归自然,这正是风水思想的真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