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进阶之路核心知识汲取滋养精神力量,迈向2025新纪元
自古以来,中国哲学与思想的传承中,每一位在通史或教材中留下姓名的学者,几乎都与《周易》有着深厚的渊源。并非《周易》因这些学者而得以升华,从占卜之书蜕变为哲学经典,而是《周易》以其独特的智慧启迪了一代又一代的学者。
《易传》首次对《周易》进行了系统的义理解读。一句充满疑问的辞句“作《易》者其有忧患乎”,被后人解读为《周易》的核心主题忧患意识。这种忧患之思,应当在得意之际自然产生,而非在困境中被迫产生。周文王在囚禁中演绎《周易》,更多的是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
《乾》卦作为《周易》的首卦,其卦义被周文王概括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体现了《周易》的真精神,也展现了自强不息不仅意味着持续努力、奋发向前,还包含着忍耐、忧患意识以及自我反省。
在《乾》卦的六个爻辞中,我们可以看到“自强不息”的深层含义。初九爻辞“潜龙勿用”,被视为自强不息的起点。这里的“潜”,意味着力量的积累和积聚,如同种子在土壤中的成长,需要经历漫长而艰难的等待。孟子的名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也是强调这种力量的积累过程的重要性。在这个过程中,“忍”是核心精神。
“潜”也代表着明智的退让和等待时机。面对强大的敌人时,我们需要忍耐和积蓄力量,而不是轻率行动。周文王的例子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他在被囚时期选择了忍辱负重,为自己部落的发展赢得了时间。
华夏民族的历程充满了奋斗与忍耐。没有艰苦卓绝的奋斗,我们难以成就伟业;没有忍辱负重的权宜之计,我们可能无法度过难关。历史上的一些例子,如诸葛亮多次出兵攻魏而未能成功,正是因为缺乏理性的忍耐和策略,导致国家的元气大伤。《周易》的真精神忍耐与自强,对于我们个人或国家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