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有玄机事物本质特征的
在乾坤之间,离火照耀,显现出一幅盛大的景象,这正是“大有”之象,象征着收获与富饶,寓意着君主的伟大德行。
一阴居上,五阳跟随,犹如君主以智慧统御群臣。这“大有”之境,源于元后的伟大德行,要求君主的德行既要刚强又要明智,既要顺应天时又要善于治理。君主的德行要像离明的火光一样照亮四方,像健朗的树木一样根深叶茂,这样才能制作尽善,治化大行。
《彖传》赞美道:“大有,柔得尊位,大中而上下应之。”六五之阴居于尊位,拥有大中之道。当此大有之时,君主居尊位,展现出非凡的德行和能力,五阳相应,宛如群星拱月。
孔子认为,“大有之世”是君主以德治国、以道御人的盛世。当君主身处尊位,展现大中之道时,天下万物皆归于其所有。这样的时代,无疑繁荣昌盛。在这个时代里,君臣各有其责任与权力,君主应尊重贤能、顺应天理、明辨是非,以遏制邪恶、弘扬善良。这样的君主才是真正的王者。
《象传》引导我们理解“大有”背后的亨通之道与君子之德。“火在天上,大有。”不仅是自然景象的描绘,更是对君子行为的启示。君子致力于遏制邪恶、弘扬善良、顺应当下的美好天命。他们对恶人用刑罚制裁,对善人则褒奖激励。赏罚分明正是为了治理国家、享受大有的繁荣与昌盛。
初九之时,《象传》中提到:“大有初九,无交害也。”在盛满之际,更要坚守道义。臣子的才德必须宏大才能担当重任。《象传》诠释道:大车以载,象征着积累中的力量。九二爻辞中的臣子才德兼备得到君王信赖和支持才能担当重任无咎不败。孔子解释这一二象说积实之德足以承担重任。历史上能够如此的人如伊尹、傅说等。他们九二爻的二健居中应和五爻才德兼备得到君王的信赖和支持得以无咎亨通。但处于大有之境的难度很大臣子承担责任不易历史上能做到的君子并不多。
九三爻描述了公侯之君子与小人之间的对比公侯之君子因忠诚而被天子赏识和嘉奖而公侯中的小人却做不到这一点。《象传》解释公侯之君子因忠诚而被赏识是因为小人无法克服自身的局限这一爻也赞美公侯中的君子并警告公侯中的小人。历史上的诸侯如果能恪守臣节并忠诚侍奉君王就能繁养民众成为君主的屏障积累财富以备征赋体现其作为屏障的重要性。但若是小人得志则不懂臣子的侍奉之道擅自富强并不顺从最终带来危害。因此圣人对君子和小人的防范十分严格以维护国家的安定和繁荣。接下来这句话,“九四,匪其彭,无咎”,描绘的是一位大臣在权势鼎盛之际,展现出自我保全的智慧。在这个时刻,“彭”象征着盛大辉煌,而“”则代表明辨是非的睿智。
周公在解读易经大有卦的九四爻时提到,大臣在权势巅峰之际,必须具备保全自身的明智。九四爻以刚柔并济之君主自居,虽权势显赫,却能够自我约束,不滥用权力。这种在权势与自我抑制之间取得平衡的境界,才是避免过错的智慧。
孔子进一步阐释了四象的含义。那些能够做到“匪其彭无咎”的人,虽然拥有震主之威,却能够避免过错,原因在于他们深谙君臣之义,懂得盈谦之理,凭借明辨是非的智慧而能做到这一点。如果自我蒙蔽,恃功而骄,僭越君上,难免会带来凶祸。大臣必须时刻保持警惕,君主也应深思预防,确保君臣之间的和谐共处。
说到“陵”,这个词仿佛蕴含着历史的厚重感,代表着踞蹋、踏的意味。在《说文》中,“陵”被解释为车所践之处,欺压、蹂躏都包含在其中。
六五爻则描绘了一幅明君治世的画面。君主的信用如同巨轮滚滚向前,深得民心。其威严更是如铜墙铁壁,展现出不凡的力量。《象传》中提到:“厥孚交如,信以发志。”明君以诚信激发民众的意志,以威严确保国家的稳定。周公对此爻的解释更为深刻:“六五当大有之世,虚己以应九二之贤。”明君懂得虚心纳贤,与民众相互信赖,形成上下一心的局面。孔子的阐释则进一步强调了君臣之间的信任:“所谓‘厥孚交如’者,盖上下皆有孚信之志。”
“威如之吉”的解读也引人深思。君道需刚柔并济,过柔则易废。以威济之,既能保持宽厚,又能展现刚制之用。《象传》中的“元吉无不利”,强调了贤明君主因恩威并济而得到民众的拥护和信任。周公对此解释道:“上九当大有之世,以刚居上,而能下从六五。”君主的权威与谦逊并存,满而不溢,得到天。这样的君主治理下的国家自然繁荣昌盛。
在这个富饶盛世的时代背景下,各国归顺,四海安定。人君若能崇尚贤德,实为崇高美德,帝王行为的典范。这一爻辞之所以精妙独到,言辞巧妙,正是因为它道出了帝王应有的德行。这便是日讲易经解义卷四的精髓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