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紫微斗数流派
紫微斗数流派漫谈
紫微斗数,这一古老的命理学流派,其起源可追溯到北宋时期,据传是由道家重要人物陈抟所发明。紫微斗数的前身是“十八飞星”,受到印度占星术的影响,与子平术(八字、四柱)同时产生。关于斗数的源流和传承情况,因资料缺乏而显得较为模糊。
由于研究斗数的人数相对较少,留下的著作更是寥寥无几。当下较为流行的斗数典籍如《斗数全书》与《斗数全集》,以及一些著名的赋文如《太微赋》、《赋》等,都是大约200年前的作品。在港台现代人的斗数著作中,以陆斌兆的《紫微斗数讲义》、张开卷的《紫微斗数》以及王亭之的《中州派紫微斗数》最为系统和规范。在大陆,由于历史原因,紫微斗数的研究曾一度断层,但随着改革开放,港台术数家的作品流入,极大地推动了大陆的研究热潮。
现今的紫微斗数派别可分为两大主流:一是以星曜解读为主的“三合派”,另一是以四化解读为主的“四化派”。其中,中州派是“三合派”中的一大主流,其以十四主星组成的六十星系为理论基础,注重星曜的解读与社会风俗相结合。其他派别如紫云派、现代派和天机派等也各具特色。
紫云派重视三代论、太岁入卦论等独特理论的应用。现代派则反对“紫平合参”,倡导子平和斗数的分离,坚决反对引入神煞和关煞等进入斗数领域。而天机派则承传了密宗秘传的“斗数喜忌神”和宫气理论,这些独特的理论使得天机派的紫微斗数独具一格。
紫微斗数各流派都有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见解,无论是注重星曜解读还是四化解读,都在不断发展和完善。这些流派的存在和竞争,也推动了紫微斗数的传承和发展。对于热爱命理学的人来说,了解各流派的特点和精华,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和研究紫微斗数,进而领悟人生的奥秘。在广袤无垠的星海中,紫微斗数犹如一道璀璨的星光,引领我们探寻命运之秘。从星气、宫位天干、地支的五行,到纳音五行的细微变化,无不凝聚着传统智慧的精华。而背后的三合派、四化派以及其他众多派系,则如同繁星点点,各展风采。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天机派”犹如一颗独特的明珠,为我们揭示了传统三合典籍中难以理解的奥秘。沈平山先生和紫云一样,集百家之长,创造出了独特的论命手法。他的飞星、星化、过宫论等自创的方法论紫微,新颖且富有深度。占验派则融合了星情格局、奇门遁甲和飞星派的十二宫飞化,内容广泛而丰富。透天派,在日本再回流至台湾,传承至今已有十三代之久。掌门人张耀文先生曾留学日本,为这一派注入了新的活力。而河洛派则以河洛理数和化忌理论为基础,注重实盘验证。还有钦天门、仙宗派等其他派系,各显神通。
在众多派系中,不得不提的是颇具盛名的紫微大师潘子渔所创的“一叶知秋术”。他提倡铁口直断,重视各个宫的环境。早年,他习的是飞燕琼林的技法,也就是飞星派中的飞星转燕关诀或十八飞星易燕琼林。还有科技派的张盛舒董事长,他引入科学进入紫微斗数领域,希望将其普及化。虽然手法不为传统人士所认同,但他的努力无疑为紫微斗数注入了新的活力。
紫微斗数的世界繁复而深邃。无论是三合派还是四化派,它们都承载着历史的积淀和智慧的结晶。每一派系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深度,值得我们去探寻和领悟。对于命理的研究,我并非出于讨生活的目的,而是希望能将我二十年的心血付诸实践,让更多人了解并受益于紫微斗数的智慧。待我将所知介绍清楚后,我将随老僧修行去,寻求更高层次的智慧。我亦无意在五术界与人争一席之地,只希望我的心血能照亮更多人的人生道路。